(1人评价)
2022年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单科《VIP通关班》
价格 ¥ 2680.00
该课程属于 2021健康管理师《VIP通关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预防医学分为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和卫生管理学

[展开全文]

预防医学概念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预防医学的特点

  1. 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找艳遇健康和无症状者
  2. 研究方向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研究健康影像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预防的有效手段和效益
  3. 采取的对策既有针对个体预防疾病的干预,更重视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施

预防医学分类

  1. 流行病学
  2. 医学统计学
  3. 环境卫生科学(环境卫生、职业卫生、食品卫生、卫生毒理学、卫生微生物学、卫生化学)识别评价利用或控制
  4. 社会与行为科学(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5. 卫生管理学科(卫生法、卫生政策、卫生经济、医院管理)

影响健康因素

环境因素

  •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制度和政策、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教育、就业和工作条件)
  • 物质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

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

卫生服务

 

 

 

 

[展开全文]

药源性疾病

  1. 甲型: 量效关系密切,发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
  2. 乙型:量效关系不密切,主要是变态反应,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
  3. 长期用药致病
  4. 药后效应型:性激素类,免疫抑制剂,抗生素

耐药机制

  1. 产生灭活酶使抗生素失活
  2. 改变靶物质产生耐药性
  3. 降低抗生素在菌体内的积聚

 

 

 

 

 

 

 

[展开全文]

问诊内容

  1. 患者一般情况
  2. 主诉(最主要的症状)
  3. 现病史
  4. 既往史
  5. 个人史和家族史 女性还包括月经史和生育史

体格检查:视、触、叩、听

实验检查

  1. 血液学检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凝血功能、血型鉴定)
  2. 体液与排泄物检验 (尿、粪、胃液)
  3. 生化学检验(肝肾功能 )
  4. 免疫学检验(免疫功能检查、临床血清学检查、肿瘤标志物)
  5. 病原学检查(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 老鼠传播)

实验室检查评价指标

  1. 诊断灵敏度:胰淀粉酶-急性胰腺炎
  2. 诊断特异性:确认无某种疾病的能力
  3. 诊断准确度:所有检验结果中诊断准确结果的百分比

X线成像:使呼吸系统、骨关节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分类:DR数字X线成像  DSA剪影血管造影)

X线图像表现

  1. 大小改变:心影增大
  2. 位置改变:关节脱位
  3. 形态改变: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骨骼关节系统发育一场、炎症、肿瘤、外伤
  4. 轮廓改变:心脏病、心包病变
  5. 密度改变:肺内渗出、异常增生
  6. 功能改变:心包积液

   

 

 

 

[展开全文]

临床专业学科分类

  1. 按治疗手段建立的学科
  2. 按治疗对象建立的学科
  3. 按人体的系统或解剖部位建立的学科
  4. 按病种建立的学科
  5. 按诊断手段建立的学科

 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

  1. 服务对象是人
  2. 具有探索性
  3. 启动医学研究
  4. 检验医学成果

 循证医学定义:应用最多的有关信息(最佳的证据),通过谨慎、明确和明智的确认和评估,作出医学决策的实践活动

核心内容:尽可能基于可靠的证据,证明这种措施确实对患者有益,并且尽可能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比

 

[展开全文]

基本卫生保健定义:

  1. 最基本的
  2. 人人都能得到的
  3. 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
  4. 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
  5. 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卫生保健服务

基本卫生保健的原则

  1. 合理布局
  2. 社区参与
  3. 预防为主
  4. 适宜技术
  5. 综合利用 

 基本卫生保健四个方面

  1. 促进健康
  2. 预防保健
  3. 合理治疗
  4. 社区康复

 基本卫生保健特点

  1. 社会性
  2. 群众性
  3. 艰巨性
  4. 长期性

基本卫生保健的意义 

  1. 充分享有健康权
  2.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 提高人人健康水平
  4. 提高精神文明水平
[展开全文]

健康管理在中国的需求现状

慢性病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1. 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2. 三低:知晓率45%、服药率28%、控制率8%

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流行日益严重

  1. 脑血管
  2. 心脏病
  3. 恶性肿瘤

慢性病主要因素

  1. 超重和肥胖
  2. 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吸烟

老龄化趋势

  1. 老年人数量迅速增长
  2.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1. 强调预防为主,防患未然
  2. 坚持共建共享,全名参与
  3. 全名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

中国防止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1. 突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和社会性
  2. 强调慢性病防控的个人健康责任
  3. 行动计划与预期目标明确可操作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2007年成立

健康管理师职业培训:2005年10月

 

 

 

 

 

 

 

 

 

 

 

 

 

 

[展开全文]

健康管理宗旨: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主体:经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

客体: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亚临床人群)、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

两大支撑点:信息技术和金融保险

公众理念: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

任务: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

目标:完善健康和福利

        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预防高危人群患病

        易患疾病的早期诊断

        增加临床效用、效率

        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对疾病结局作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目的: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用

特点:标准化、足量化、个体化、系统化

基本步骤:了解和掌握健康

                关心和评价健康

                干预和促进健康

健康管理四部曲:健康体检、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健康促进

[展开全文]

服务流程:

  1. 健康调查与体检(前提和基本手段)
  2. 健康评估
  3. 个人健康咨询
  4. 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5. 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提供健康服务的机构

  1. 任何有能力进行健康管理项目开发及服务的机构
  2. 医院、健康服务机构
  3. 政府
  4. 商业服务机构(体检中心、医院、保险机构)

健康管理三部分

  1. 健康信息收集
  2. 健康风险评估
  3. 健康危险干预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1. 患病率
  2. 感知到需要
  3. 消费者选择偏好
  4. 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需求管理常见方法 

  1. 24小时电话就诊和健康咨询
  2. 转诊服务
  3. 基于互联网的卫生信息数据库
  4. 健康课堂
  5. 服务预约

疾病管理包含

  1. 人群识别
  2. 循证医学的指导
  3. 医生与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
  4. 病人自我管理教育
  5. 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
  6. 定期的报告和反馈

疾病管理特点

  1. 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
  2. 不以单个病历和(或)其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
  3. 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灾难性疾病管理特点

  1. 发生率低
  2. 需要长期负责的医疗卫生服务
  3. 服务的可及性收家庭、经济、保险影响大

疾病管理特征

  1. 转诊及时
  2.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订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3. 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和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
  4. 最大程度地帮助病人进行自我管理
  5. 尽可能使患者及其家人满意

残疾管理医学因素

  1. 疾病或损伤的严重程度
  2. 个人选择的治疗方案
  3. 康复过程
  4. 疾病或损伤的发现和治疗时期(早、中、晚)
  5. 接受有效治疗的容易程度
  6. 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7. 年龄影响
  8. 并发症的存在
  9. 药物效应

残疾管理非医学因素

  1. 社会心理问题
  2. 职业因素
  3. 伤残者与同事、主管之间的关系
  4. 工作压力
  5. 工作任务的不满意程度
  6. 工作政策和程序
  7. 及时报告和管理受伤、事故、矿工和残疾的情况
  8. 诉讼
  9. 心理因素包括压抑和焦虑
  10. 信息通道流畅性

残疾管理的目标

  1. 防止残疾恶化
  2. 注重功能性能力
  3. 设定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
  4. 详细说明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
  5. 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
  6. 与病人和雇主进行有效共同
  7. 有需要时要考虑复职情况
  8. 实行循环管理

 

 

 

[展开全文]